发布时间:2016-11-22编辑:校团委新闻中心阅读:(0)
建筑是在有限的空间,建造无限的可能。
2016年6月25日上午九点,赏古鉴今的七人小分队,在学校博学楼集合后经过一番讨论,开始了第一天的暑期实践。第一站,宁波美术馆。宁波美术馆是中国宁波一座公办美术馆,占地面积15800平方米,建成于2005年10月。美术馆位于宁波老外滩区域的甬江边。2003年,由中国大陆知名建筑师王澍主持设计,原有航运大楼改建为美术馆。设计者保留了原有航运大楼的内部空间结构,并结合美术馆的运营需要,将底层布局为大规模展厅,上层布局为纯艺术展览区域。美术馆的典型特征之一是它在垂直向度上的两段式处理,双重性地暗示了中国传统与当代城市功能与经济上的需要。建成后的宁波美术馆包含展厅、收藏库、报告厅、艺术家工作室、艺术教育中心等功能。他在主题设计方面利用一个入口的高台院落和栈桥的设计,寓意中国传统院落的结构;在建筑空间和材料利用方面,有开放展厅、展览等,材料为青砖。
下午一点,继续欣赏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它可谓与自然、历史融合。在外观设计上,大量地运用了宁波旧城改造中积累下来的旧砖瓦、陶片,形成了24米高的 “瓦爿墙”,同时还运用具有江南特色的毛竹制成特殊模板清水混凝土墙,毛竹随意开裂后形成的肌理效果清晰地显现。他的这一设计理念,不仅循环建造这一中国传统美德,还体现宁波地域的传统建造体系、其质感和色彩完全融入自然。特别突出的是观察到的竹条模板混凝土建筑,这则是一种全新创造,竹本身是江南很有特色的植物,它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欣赏完王澍的一砖一瓦,我们来到了宁波南部商务区。玻璃的全面设计,完全不一样的风格,眼前的现代都市,让我们感受到了顺乎自然、错落有致、高调温蕴的气息。它这里的这些建筑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主要建筑。这五个主要建筑功能或体量最突显,且各具风格,形式不一,是一个多元的组合,展现出不同的环境和人文气息。第二类是背景建筑。背景建筑以简单的体量变化和建筑立面处理,烘托主建筑,在主建筑多元的表现中,达到协调陪称的作用。
第一天的实践,欣赏到了王澍设计师的利用砖瓦巧妙设计、独特的风格,也感受到现代都市的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