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新闻公告  团学快讯 网站首页
新闻公告

关注两会,关注宪法

发布时间:2018-03-19编辑:阅读:(624

      

      

    2018年3月17日,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这样的画面:当选国家主席手按宪法郑重宣誓,承诺要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回望5年前,习近平履新刚20天,就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强调“宪法高于一切”;4年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他的讲话更透露出法治中国宪法至尊的执政思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2018年2月24日,习近平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党首先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把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习总书记,始终不渝、一以贯之地强调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实现人民热切期盼的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面对宪法宣誓,显然极具以上率下的示范意义。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意味着,宪法的时代性更强了,更加切合中国当下的实际和长远的目标,因此,必将对我国的长治久安,对人民的幸福安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宪法也是与时俱进的,要不断适应时代的新变化、新发展、新要求和新期待,只有这样,宪法才能更好地造福人民。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实施的,其间,经历过5次修改。对待修宪,应该坚定这样的信念:它对国家和人民,一定是有益的,它一定更加有利于保证国家的前行和发展,更加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的福祉。因为,修宪是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实施的,它必然要体现人民的意志和要求。

    这次修宪内容,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总纲第一条;赋予监察委员会宪法地位;并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两个阶段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奋斗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新思路纳入宪法,成为内政外交的重要遵循。党的这些重大的理论方针实时地写入宪法,必将更好地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凝心聚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首先要认真学习宪法修正案。要逐条仔细地研究修正部分的全部内容。为什么要修改这些内容?它的意义在哪里?应该说,每一处修改,都有一篇大文章。需要深刻领会,仔细琢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觉依宪治国的自觉性。

    现在,宪法修正案已经公布实施,每一位公民,都必须在这个范围内活动。各级领导干部更应当成为履行宪法修正案的模范。当前,要特别突出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我们的各项工作,这种统领,不是戴一个帽子,喊一声口号,而是要融入具体的工作方案中,细化到具体的行动上。把握住这个大的方向,就是在贯彻落实和践行宪法的修正案。

    5年来,“金句”与“新语”,不断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的每一次讲话中,成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火花式表达,形成了独特的两会记忆,让党心与民心同频共振、让国是与民声形成共鸣,极大推动了社会各界凝聚共识。

    在“两会新语”里我们读懂了人民情怀。2015年到江西团,总书记指出“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同年到广西团,总书记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今年到广东团,总书记再次强调“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新语背后,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透过这些新语,就能明白中国用五年时间完成六千多万人口脱贫的原因所在,就能明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何会成为中国发展的最终落脚点。

    在“两会新语”里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力量。背负着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今天的中国正谋求高质量的发展,在积聚硬实力的同时,彰显出了深沉的精神性力量。这种力量,有时是一种清醒的态度。2016年,总书记在青海团提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这种力量,有时是一种自信的襟怀。2017年,总书记在上海团提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这种力量,有时是更加敏锐的问题意识。3月5日下午,总书记在内蒙古团特别强调,“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这些新语,一针见血,拨云见日,为中国发展的大文章提纲挈领,传递着今日中国的力量和自信。

    在“两会新语”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大党在新时代里的清醒和自觉。5年来的全国两会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都会讲到党的建设、政治生态、干部作风。从“三严三实”的谆谆叮嘱,到对“立政德”的精彩阐释;从用“亲”与“清”定调新型政商关系,到以“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来提醒党员干部慎独慎微,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化作了一堂堂深刻生动的政治课、法治课、历史人文课。这里面,有共产党人的品格与胸怀,有人民领袖的率先垂范和以身作则,也有一个马克思主义大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清醒。

    滴水可藏沧海。“新语”中有新思想,一本书都说不尽的精神,一句话却能盛得下。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新语”,串起了中国改革核心议题,铺陈着中国发展的新篇章,讲述着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与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必将在亿万人民中引发旷远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