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3编辑:阅读:(11)
宁波市教育局对我校
“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
进行实地验收
2021年11月17日,宁波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分别对我校的两项宁波市“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进行实地验收。由宁波市职成教院副书记翁豪民、浙江万里学院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侠民教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张菊霞教授、宁波市职成教院项目负责人辛艳凌等五人组成的评估组首先对我校“一带一路•汉文化驿站”建设项目开展终期评估考察,党委委员、副校长应晓清陪同考察。
党委委员、副校长应晓清首先向评估组进行介绍,他强调我们始终坚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整合校内资源,以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为主线,创新体验形式与载体,深化体验服务与内涵,构建“一馆一廊一周一品”汉文化体验体系,着力打造集“文化体验、文化展示、实践探索”为一体的汉文化交流驿站,为沿线国家交流人员提供优质体验服务,提升满意度和满足感,增进文化理解和价值认同,进一步增强学校国际化服务能力,提升学校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能力。
学工部部长、团委书记郑芳对“一带一路·汉文化驿站”建设项目总体情况进行介绍,她表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一带一路·汉文化驿站”建设项目自2018年立项以来,着力构建“一馆一廊一周一品”汉文化体验体系,即以社区式汉文化体验中心(馆)为核心,以校园文化长廊为抓手,以社团文化节暨汉文化体验周品牌建设为载体,以国学课程、讲座论坛等为补充,打造了具有工商特色的集“文化展示、文化体验、实践探索”为一体的汉文化驿站。
两年来,项目统筹整合校内具有汉文化特色的社团资源,通过优质师资力量的再培训与指导,丰富社团活动内涵,完成向传统文化精品社团的转型。在此基础上,围绕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为主线,将传统文化讲座、社团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各项资源进行统筹配置,形成集武术表演、舞龙舞狮、汉服走秀、书法互动、茶艺展示等于一体的汉文化体验驿站系列活动,打造有体系、高质量的汉文化体验平台。
建设“一廊一周”,营造浓厚的校园汉文化氛围。通过非遗文化体验、浙台学子交流、技能竞赛等活动,与来自台湾的交流生一同体验了特色小吃制作、书法互动、舞狮体验、DIY彩绘等项目,一同观看了戏曲表演、汉服展示、民乐欣赏等节目,进一步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营造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建设“一馆一品”,打造有体系、高质量的汉文化体验平台。以社团文化为抓手,以汉文化体验中心为阵地,组织开展了“一楼一品”、“社团文化进公寓”等活动,打造了剪纸文化体验馆(4号公寓楼),培育了璀璨星空舞蹈团、绮罗汉文化社、书法协会、武术协会、舞龙舞狮协会、剪纸协会、茶艺协会、营养美食协会、DIY烘焙协会、创意手工艺协会、石艺协会等一批传统文化类精品社团,精心设计了汉字书法、非遗剪纸、石艺彩绘、茶艺品鉴、中国功夫等传统文化项目,舞龙舞狮、戏曲学唱等民俗文化项目,特色美食、中国结制作等特色文化项目。
加强校地合作,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丰富汉文化体验内容与内涵。积极与海曙区、北仑区、慈溪市等建立合作关系,新建俞范社区、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汉文化的博大精深。
期间,市教育局专家组一行考察参观了学校“一带一路·汉文化驿站”非遗文化成果展,欣赏了由绮罗汉文化社、剪纸协会、茶艺协会、雅韵戏曲协会等社团带来的汉服汉礼展示、剪纸体验、茶艺品鉴等具有工商特色的非遗文化展示活动。此次活动是学校宁波市“一带一路·汉文化驿站”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有体系、高质量汉文化体验平台的重要载体,充分展现了项目建设成果和特色。
三年来,学校荣获2019年宁波市“一带一路”职业教育成果展优秀组织奖。《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网、中国教育在线、浙江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重要媒体平台对“一带一路•汉文化驿站”建设项目的各类活动进行了大量报道。
下一步,学校将加快推进汉文化长廊建设,完成中国传统文化介绍、宁波对外交流史、宁波地方民俗习惯等内容更新布置。依托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制作汉文化体验微课程,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开展国学讲座。以校内大学生创新创意实践基地、公寓楼为基础,拓展活动阵地,打造集体验、展示为一体的汉文化体验中心。加大活动宣传力度,扩大活动覆盖面,组织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参与“汉文化驿站”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