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网上团校  青年视野 网站首页
网上团校

百年百词学党史——一国两制

发布时间:2022-11-20编辑:阅读:(11

    前言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首次提出

            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港台知名人士傅朝枢时,首次公开提出解决台湾、香港问题的“一国两制”构想。

            邓小平说,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即使武装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中共十分愿意、十分赞成国共第三次合作,中国这件事要台湾海峡两岸的领导人和人民来决定。希望台湾的领导人眼界放宽点、看远点。统一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各行其是

            邓小平至少有一次透过李光耀,向“我在莫斯科的同学”蒋经国致以问候。邓小平也对李光耀陈述如何保护各方利益、解决两岸问题的看法。邓小平说,北京绝不派官员或军队到台湾;不干预台湾的政治或“人事”问题;统一之后的现状“可以维持一百年”,北京绝不会去更动它。

            依据邓小平的说法,台湾可以享有“处理外交事务、签发特别护照、与其他国家签订一些协定的特别权力”。两岸关系将是“你不吃掉我,我也不吃掉你,你不要烦我,我也不烦你,各行其是”的性质。

            可是,蒋经国在听到李光耀传递的这些信息后,并不认为这些“条件”在岛内已经凝聚成为共识,因此,他并不赞成立即开始两岸谈判,而且他还认为:中国大陆的局势,也还未充分变化到足以让他展开两岸统一的谈判。

            李光耀和蒋经国倒是都认为,让大陆与台湾、新加坡的繁荣、开放社会多接触,将可导引中国往类似方向演变。

            蒋经国对德国《明镜周刊》说:“重建一个自由、民主、统一的中国,既不是梦想,也不是幻想。”

            1988年1月13日下午1时50分左右,蒋经国突然撒手人寰。听到经国逝世的消息,邓小平立刻召集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邓小平表示,当蒋经国依然健在时,“中国的统一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困难和复杂。国民党和共产党过去有过两次合作的经验。我不相信国共之间不会有第三次的合作。可惜,经国死得太早了。”

    实践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这为两岸和平统一树立了光辉的典范。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以后的发展充分证明,“一国两制”已经首先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人们有更加充分的理由相信,“一国两制”同样可以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在香港回归中国五周年之际,曾经直接参与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英国前副首相杰弗里·豪在接见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一国两制”方针是史无前例的惊人之举,在解决香港问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过去的五年里,香港原有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改变,人们尊重法制和司法独立,香港特区政府也重视民主。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五年来的事实说明,“一国两制”的构想得到成功实施,并为解决其他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人们看到,“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功实践,对台湾同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从中理解了“一国两制”的精神和益处,近年来台湾同胞中认同“一国两制”的人数明显上升就是最好的证明。